• 野孩子乐队 -《In The Loft》

      2000年8月24日,野孩子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野孩子历史:
      “野孩子不是一个有名的乐队,小索也不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他们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热爱音乐。他们是用最慢的方式制作音乐的人,但这种牢固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就像他们的人一样。”——悼词
      野孩子乐队于1995年2月在杭州组建,有张佺、小索两名成员。同年5月他们回到出生地兰州,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了考察,其间包括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并进行了一系列创作活动。
      1996年3月,张佺、小索来到北京,先后和一些乐手合作排练。
      1997年元月1日和张健(口风琴),岳浩昆(贝司),于伟民(鼓手)一起在大西俱乐部作了野孩子乐队来北京的第一场演出;同年3月,来自四川的鼓手周国彬加入乐队,首次使用了由中国民间鼓改制的手鼓;8月23日在兰州举办了野孩子乐队专场演出;同年10月,鼓手周国彬离队。张佺、小索二人继续在北京排练,作过一些非正式的演出,其间鼓手由叶鸿明代任。
      1998年6月,鼓手高辉加入乐队。
      1999年初,野孩子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小样《咒语》,并于2月6日在北京作了样带发行演出;11月,野孩子乐队参加英国当代艺术学院(ICA)举办的“北京在伦敦”艺术节;同年,鼓手高辉离队。
      2000年6月,与鼓手周国彬再次合作,参加了在北京法国学校举办的“法国音乐节”。李正凯(贝司)和冬子(沙棍)参加了此次演出;同年7月,张玮(手风琴)、陈志鹏(手鼓)和李正凯(贝司)正式加入野孩子乐队;8月24日,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2001年,野孩子乐队在北京创办“河”酒吧,并每周固定在河酒吧演出;同年5月18日,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青年新音乐”活动。
      2002年5月,野孩子乐队参加北京迷笛音乐节;同年6月,地下发行首张CD《咒语》;8月,参加在云南省丽江举办的“丽江雪山音乐节”;11月在上海“ARK”酒吧作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二张现场演出CD《上海ARK现场》。
      2003年2月,野孩子乐队特邀张蔚担任打击乐手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北京谣滚”单元。
      乐坛回应:
      野孩子-发自内心的歌唱(原载于2001年4月24日《中国日报》)
      文/穆谦 翻译/封杰西
      他们不追逐流行时尚,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音乐从不会过时。
      他们的乐器大都来自西方,但你可以听出他们的音乐是深深扎根于中国西北的民间音乐。
      他们是野孩子,来自中国西北。
      由索文俊和张佺在1995年成立的。他们都来自甘肃兰州。他们的名字让你想到的是中国西北广阔的土地和当地粗犷的民歌。在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人们经常在工作,劳动和上路时歌唱。人们大声歌唱,回声四处飘荡。当他们遇见远处的熟人,他们便高声呼叫,打着招呼。学者们相信,西北民歌中宽广高亢的歌声便起源于此。
      征在野孩子早期创作的歌曲“咒语”便显现出来。在这个歌中,张佺高亢的音色为此歌增添了只有在西北民歌中才能找到的色彩。
      “我最喜欢西北民歌的朴素和简单”,张佺说“听上去就是人们在给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由于出生于一个有着浓郁民间音乐传统的地方,小索和张佺有着对歌唱最本质的爱。
      小索曾经在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听过工人们(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对他们来说,歌唱作为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艰难的生活。
      张佺的童年是在甘肃和青海的农村度过。在那儿,他从土地是劳作的农民那儿学会了唱歌。那些农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着生活的快乐和忧伤,这深深地影响了张佺关于音乐的理念。
      当小索和张佺决定在一起作音乐时,各种来自西北的音乐形式,例如信天游(一种陕北的民歌形式),花儿(一种在甘肃,青海和宁夏非常流行的民歌),还有秦腔(陕西的地方戏曲),都成为他们音乐语言的组成部分。在野孩子的音乐中可以偶尔听到秦腔中常用的“平行四度”。
      “西北民歌的影响已经在我的骨头里了”,小索说,“当我随口哼唱的时候,调子总是那儿的。”在一首叫做“黄河谣”的歌中,小索和张佺唱出了他们对那片土地和黄河的爱。歌中唱到: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对着黄河唱
      每当我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香
      想起我的好姑娘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流浪的人不停地唱
      唱着那黄河谣
      1995年,小索和张佺沿着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河徒步走了一个月。他们和村民在一起,倾听农民和牧人的歌声。7月份,他们去了甘肃的莲花山,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一个人们聚集在一起唱“花儿”的节日盛会。人们用不同的方言,用即兴想起的歌词唱着花儿。年轻人互相唱着花儿,唱出对心上人的爱。
      小索说:“我们在那儿学会了如何歌唱。”
      弹着箱琴,小索和张佺开始在一起唱出了他们第一批作品,“弄品”和“离开”。
      1996年3月,小索和张佺到了北京。他们有了一个新成员,鼓手高辉,以使他们的音乐增强节奏。当他们发现Conga鼓太异域了,他们尝试了使用腰鼓,一种通常是挂在腰上,由舞者边舞边敲的鼓。他们尝试把两个腰鼓并排放在一起,并将其中一个的一半截去来提高音色。
      野孩子很快开始在北京的酒吧里演出,并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吸引了一些固定的追随者。他们写出了更多的歌,“消失”,“你知道”等等。
      他们的一些音乐动机变成了器乐曲,例如“大桥下面”,是在三元桥下面创作出来的。“生活在地下”是关于他们刚来北京时住的地下室。“地铁”的灵感来自于那些在地铁站卖唱的音乐人。
      除了写他们自己的歌,他们也改编了一些民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两首维吾尔族民歌“流浪汉”和“青春圆舞曲”。“流浪汉”原名“Sikenashka”。每一个维族人都会唱。在固定的旋律中,歌者即兴编出新的歌词。维吾尔族人经常整夜整夜不停地歌唱。
      在“流浪汉”中,野孩子将传统的歌词与他们自己的歌词融合在一起。“姑娘姑娘,别着急哎,我请个画家画下你。把你画在那吉它上哎,拥抱着吉它我拥抱着你”… … “人说北京的马路宽,半个小时我到对面,人说北京的姑娘好,可是我没有户口还是个穷光蛋。”
      但是,生活不是一直都美好。有时乐队成员也会感到失落,对未来感到迷茫。“我想知道生活在哪里,太阳下山了,月亮下山了… … 北京,北京,我要去哪里。”这是一首写于1998年名叫“北京”的歌中的一段。
      野孩子写了大约30首歌。乐队成员也发展到五个人。除了小索和张佺,还包括张玮(手风琴,小打,和声),李正凯(贝司),和陈志鹏(鼓)。
      尽管野孩子曾被伦敦现代艺术学院邀请去演出,但他们还很难说是有名。除了有时去其他城市演出,他们经常在北京三里屯的“河”酒吧和“芥末坊”演出。
      张佺说:“我还在寻找了解生活,但我知道我会活着,写歌,唱歌。”
      //-----------------------------------------------------------------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文/周云蓬
      2003年7月,与小索曾有一面之缘.说来话就长了.之前两年,我一直没日没夜在网上打桥牌,疯狂程度令所有朋友望我而叹,认为我已经废了,搞音乐已没指望.当时在佛山老蔡琴行上班,据说老蔡曾通知所有认识我的朋友,严禁让我去他们家上网.结果没曾想我在网上打牌居然打出名堂来.北京一牌友见我身手不错,且善于组织活动,便聘我去他公司当专业牌手,每月包吃包住八百元,下午才上班,工作内容是代表他们公司出去参加比赛顺便教他打牌.对于当时贫困潦倒的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这对任何一个桥牌手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情,既能玩牌又能赚钱,世界哪还有比这更称心的工作.
      4月过完生日后启程赴京,随身只带一把破琴和一张最粗糙的吉他弹唱小样.心想着万一混不下去了再去音乐圈混.眼看着幸福生活已经要降临到我头上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命运跟我开了一大玩笑,刚到没几天,非典好象就是我带去的一样,追着尾杀到了北京.于是乎,所有的聚会活动一率取消,比赛已不可能了,只好天天在公司呆着上网打牌,白吃饭拿工资,当时也是吃得好,每天不是下馆子就是老板亲自下厨做饭给我们吃,老板一手好厨艺,几个月吃下来还真没几个菜式是重复的.加上他对所有的油米酱醋菜肉米饭都很精挑细选.兼之对营养方面研究不浅,原来一百挂零的我立马长了十来斤.可光吃没用,没有比赛就等于没有展现自己水平的机会,呆了三个月后,比赛还是没有开禁,实在不好意思这样厚颜呆下去了,于是离开了公司.当时便住到通县现在客串我和声歌手的黄旋哲家里,本来想着在北京好好混一段时间.可盘缠很快花完了,北京还一个人不认识,后来根据朋友给的电话找了颜峻,约他在河酒吧见面把小样给他,也是这时候和小索有了一面之交,还给了他一张小样,希望能在河酒吧演出.当时那小样里已经有敕勒歌漂泊手记太阳墓地这些我最重要的作品,不过看来这小样录得真的不是一般的烂了,小索最后也没找我.现在回头想想,除了记得他很瘦之外,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当然可能他也不会记得我这个人.那时因为一直迷恋桥牌,对音乐的事情并不上心,没听过野孩子的歌,也不太清楚野孩子有多牛.所以那时还对他挺有意见,觉得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我这么好的作品他居然看不上眼,现在想想确实好笑.
      听野孩子的第一首作品内在王国电台上选播的<<小马过河>>,这首非常NB的纯乐曲让我对他们大感兴趣,到现在他们的歌都基本上熟之能详.最能打动我的是他们<<黄河谣>>(我原来以为这是兰州的民歌,好象听张炜炜说的,现在知道是张全写的,唯有抱歉兼佩服),,这是一首不需要任何伴奏的歌,真正达到了民歌那种自然随心的境界.可惜天妒英才,小索已随风而逝.为了这一面之交,也为了他们如此动人的音乐,我决定给他写一首歌,为了不偏离他们的风格太远,我先用黄河谣的歌词谱成另外一首曲子,然后这两个月一直在想怎么填上自己的词,昨晚通宵弹着琴,到早上七点半了,忽然间灵光一闪,出来了第一句歌词,后面也就应声而出,这是我所有作品中作词速度最快的一首.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第一首作品,而且这歌名起得实在是很让我满意.真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作品.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送给小索及所有热爱野孩子的人们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月亮长出来
      唱到黄河停下来
      唱到星星掉下来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翅膀长出来
      唱到风儿停下来
      唱到眼泪掉下来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呀啦嘿咿呀嗬
      嘿咿呀嘿呀嗬
      //-----------------------------------------------------------------
      李文峰:(《音乐天堂》主编)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人,都是无怨无悔的,只是希望家人不要太难过。虽然小索离开了,但剩下的人应该用音乐的方式继续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
      颜峻:(乐评人)野孩子是新民谣比较早的尝试,他们把民间的一些音乐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同时又保存了民间的本质。与创作方式投靠盲目与抄袭的乐队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树立了乐队的气质。他们的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

  • 野孩子乐队 -《黄河谣》

      小索和张佺唱出了他们对那片土地和黄河的爱。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对着黄河唱
      每当我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香
      想起我的好姑娘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流浪的人不停地唱
      唱着那黄河谣

  • 郭龙 张玮玮 -《白银饭店》

      “这张专辑里的歌,大部份写于07至09年。那期间我从北京永安里搬家到了东直门。2010年9月,为了可以更踏实的录音,我又从东直门搬到了这张专辑的录音棚所在地,北京青年路。
      2011年4月26日,这张专辑结束前期录音。秋天万晓利又为这张专辑工作了近五十天,结束它的后期混音。
      五年过去了,我也从北京搬到了南方。时过境迁,当我听着这些歌的时候,我明白了它的意义:它记录了我生命中的一部份。
      坎坷的乐手转型之路上,我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如今我迫不及待地想拿出这张专辑,因为这样我才能和它告别。下一步,山长水远。”
      ——张玮玮

  • 杨一 -《内部参考2004》

      杨一就是那个传说中在北京街头唱歌并且卖自己唱片(而且卖得很好)的人,继4年前他那张《内部参考2000》之后,他现在又推出了第二张专辑《内部参考2004》,内容和音乐延续了他上一张专辑的脉络,但这次他是进录音棚录制的,音质上讲究了,其他的和从前一样。
      专辑里11首歌曲,有7首杨一自己创作的,有4首是他翻唱的。《没有什么可以激动的了》是他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无奈。《傻乎乎的老杨》是用叙事体写他的一段经历,两年前,杨一曾去西北采风,这首歌想就是他采风的过程和经历,歌词直白的像个流水账,但他写得很快乐,因为那是一次面对希望的出发。而《卖菜》、《站在十字路口的孤单女人》和《过路人》似乎更像是杨一的街头生活体验,繁杂的都市中,在杨一眼里总会有些细节触动他的神经,他用简单的白描把这些场景勾勒出来,就像他的音乐中只有一把吉它和一只口琴一样简单。
      《内部参考2004》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杨一翻唱的几首传统民歌,这也是他去西北采风的结果。在上一张专辑中,杨一翻唱的《画扇面》效果非常好,所以这次他一共翻唱了4首歌曲。他甚至说,他在这张专辑里要修复民歌,就像修缮古迹一样恢复民歌的原貌。
      就像杨一在专辑中唱的《绣荷包》,它本是广泛流传在中国各地的传统民歌,从陕北到山东,从山西到河南,甚至云南都有关于绣荷包的歌曲,这一方面说明,荷包是很重要的传递男女感情的物件,每一针下去,都包含着说不出的情意。所以,在民间流传的《绣荷包》,数不清有多少个版本,现在人们常听到的是“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这个版本。而杨一翻唱的则是流行于河南和陕西一带的《绣荷包》,这个版本与流行的版本不同的是,姑娘不是上来就绣荷包,而是先矫情一阵,办些琐碎的事情之后,才开始以针一线地绣,曲调也不同。另一首《走西口》也是众多版本中的一个。
      不管是创作歌曲还是翻唱的民歌,杨一唱的都是大白话,他唱起来也不太讲究节拍,甚至常常跑调,他唱歌时的口音很重,听惯了字正腔圆的歌手唱歌的人,杨一的歌声是最难听的。可是听过这张《内部参考2004》,或者你会明白他的歌曲为什么能打动人,能一下子唱到人们心里,能唱到从他的老据点中国美术馆一直唱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王小峰)

  • 杨千墀 -《杨千墀》

      每一次歌唱只因某个
      瞬间的感动和悲伤
      为青春 为爱情 为你们 为自己
      ——杨千墀
      声演坊口袋唱片诚意推荐

  • 杨猛 -《太阳城日记》

      感恩、感谢家人和诸位良师益友 !因为大家的帮助,这张唱片终于完成
      1 极限世界的声音 词曲:杨猛
      轻轻走来,静静的离开,你似乎留下许多。有人能听到,有人能看到,也有人能与你相遇。
      穿越话语的界限,我能感到你愿力无边,跨过城市与山野,长空信步你碎印漫天。
      回想当年故人故乡故事,在记忆中飘飞模糊,那碧海潮生鸥起雁落,在斗转星移中消逝。
      又一场冬雪经过我的身体经过我仍然温暖的胸口,在清澈的明亮的破碎的眼里,在极限的世界中飘荡。
      大千世界里,再次看到你,在快乐与悲怆身旁,在乐土中,在劫地之上,在灵动的时间鸣响。
      2 天堂巡夜人 词曲:杨猛
      闭上双眼开启冥想之门,迎接我的是一个黄昏,夕阳里的天空彩云淡抹,前方有人击鼓应歌。
      因为你的出现而感动,伴随着你那是我所愿,相信终有一日尘埃落定,相信终能复归自然里。
      深蓝之上虚空多么辽远,看你漫步巡游过娑婆人世间,相忘于江湖相约星云之上,失去生化拥有蜕尽幻伤。
      3 暗镜花园 词曲:杨猛
      它,如此的安详,沉浸在月光里,邪恶延伸的漂亮便无人拦挡。
      世界被关在门外时至今日,高墙内的歌者是花的香魂 。
      月光下那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4 望江南 词:杨猛 曲:主歌1 杨猛 主歌2+ 副歌:?
      云淡风清,曲艺飞音,花雨妙曼落闲庭。远山钟磬送禅意,平湖止水问道心。
      弦震气荡解愁肠,弹指一挥破幻相,难为当年抚琴人,素念素想素衣裳。
      宁静中远人非物议,风云上望斗转星移,狂词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
      5 太阳城日记 词曲:杨猛
      请你为我停留,相信我能读懂你美,在我的心景中静静开放,幻意化真香。
      从来都是这样,谁能拥有完美的一生,无数个心愿随着人来人往,消散于行云之上。
      从前的镜相零碎淡浅,浮游在那些念想之间,遥远的美好终究遥远,不如抬头看云上蓝天。
      意随鹰飞,俯瞰江山风景,感受河川溪流在彼此生命中流淌。
      时间之外,秘境中穿行,感受我的心灵在那些辰宿中放亮。
      6 还有一个梦想 词曲:杨猛
      黎明的枪声敲醒我的美梦,撕开了新的一天,远处的硝烟弥漫在田野,笼罩住我的家。
      抓一把天空中迷一般的色彩,涂抹在自己脸上,唤醒我身边熟睡的少年,我们必须迈向前。
      风雨过后江山如画,映出田园村庄与晚霞,风吹草舞生命无限,无色无味无垠无边。
      钟声响起人们归来,履行祖先留下的意愿,天空降下清凉的甘露,就是幸福。
      鲜艳的旗帜最终还要升起,飘扬在新的一天,载挂着爱人生前的微笑,绽放在新的一天。
      高举起你们满是伤痕的手,托起头上的信仰,黑暗就要离开等待你们的是妈妈的呼唤。
      7 黄金一代 词曲:杨猛
      素道过清风,虚云滞空,点苍上霜雪又落松,宁静中守望,远山近水路人,留得一方安乐在眼中。
      星稀月朗,天光透窗,回忆起往事沉长,远方的召唤,总在山海之间回荡,何日抱得真常归故乡。
      传奇的故事里有谁和谁相遇,谁会留在最后一页中,在新的一天里,这天下同不同,风花雪月怎能是最终
      8 人世间 词曲:杨猛
      呼唤着山,我的声音总被风打断,十方无应对,孤意入顽空。
      伊哟, 梦醒仍然在梦中,伊哟,梦醒仍然还有梦 。
      呼唤着海,我的声音总被浪排穿,漫漫浮世途,长歌送悲欢。
      伊哟,梦醒仍然在梦中,伊哟,梦醒仍然还有梦。
      让我的心池明镜再打开,我期待这一瞬间,那会是灵感喷洒的夜晚,泛音化尽痛苦与悲伤。
      聆听自己的脉络与心弦,我在山海间做忘,感受这宽广的时空与所爱,无论哪方会是真的彼岸。
      9 行者无疆 词曲:杨猛
      我想乘风,逍遥游走天涯,饮气餐霞与尘埃共舞。 我愿入梦,看金戈铁马冰河,听金属撕破空气的声响
      日月入魂魄,扫净迷云无点翳,天地视为家,伴我逍遥游春秋。
      长夜放歌,我心无长夜,我知道我有永不熄灭的灯火, 荒野放歌,我心无荒野,我知道四面都是新兴的宇宙。
      风水云雨雾,光影天涯路,万家灯火送日暮, 海河静默,山岳吞烟,太阳流珠,气象万千。
      (注:行者无疆“海河静默,山岳吞烟 ”两句词摘自道家经典《澄清韵》。“扫净迷云无点翳 ”原句为“净扫迷云无点翳”亦出自道家经典。“望江南”歌词部分----“狂词落笔成尘垢 寄在时人妄听间”两句词源于长春子邱处机笔下,在此处诚敬引用。曲部分----副歌部分改编自网络迷笛曲“望江南”。望原曲作者联系杨猛,本人愿意与原曲作者合理分享本专辑中“望江南”所得版税利益。
      声明:唱片 太阳城日记 由杨猛本人出资制作。录音版权属个人所有

  • 春秋乐队 -《春秋》

      春秋音乐丰满大气,在力量、内容、音乐美感上结合的很到位,具有游牧民族的高亢洒脱,也有东方部落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神秘,在中国音乐圈内独树一帜,精密特别的和声编制是春秋特色之一,春秋一直以来坚持发掘中国民族音乐,力图把重金属音乐和民族完美结合。
      春天是生的季节,秋天主刑杀之气。

  • 春秋乐队 -《最后一页》

      创造了中国金属乐起源点的使者,
      为续写中国古史之名义的传奇,
      在十多年前再度招兵启航,
      今天他们写下传奇的最后一个篇章,
      为我们留下传承的火种,
      他们的名字便是...
      “春秋”。
      想必知道组建于2001年的春秋乐队的人应该了解其与唐朝乐队的关系,两队之间的共同人物便是美籍华人郭怡广,作为唐朝乐队最初的发起人,可以说是中国金属乐真正意义上的起源点人物。而春秋乐队的发起人同时也是主唱的杨猛,也早在1996年组建过第七天乐队,都属于中国摇滚乐和金属乐的早期角色。而另一位初期成员,即窒息乐队的寇征宇,同时也是330音乐节的发起人,则是代表了如今金属界的中坚力量。
      相比偏硬派的唐朝,春秋则以一种偏向于民谣化的、平易近人的曲风向听众阐述着兼具民俗与古风的人文主题。在2004年春秋曾发行过一张六曲的同名小样,到了2006年由RHC国际联合唱片发行了春秋乐队至今唯一的同名全长专辑,而这张看上去和十年前极端金属辈出的大环境氛围背道而驰的如同一股清流般的唱片,随着其潜在价值被越来越多乐迷认可,逐渐被捧至神专的地位,唱片价格也一路直升。
      而春秋乐队的核心人物之一郭怡广,在2010年互联网产业处于爆发性增长的时期,加入了百度担任国际媒体公关总监,据说还在公司内为员工上演春秋乐队的不插电现场,无论是在金属圈还是在互联网圈都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在2016年他离开了百度也同时离开了春秋乐队并回到美国,春秋乐队的历史在5月31日的“最后一页”告别演唱会上划上了句号,而这场演出可以说是春秋乐队留给大家最后的回忆财富。
      2016年10月30日,记录了春秋乐队的“最后一页”告别演唱会的实体唱片,将于330金属音乐节首发。本次出品分为限量500份的CD+DVD的双碟版本,超厚16页精装歌本哦~以及封套重新制作的限量330份(手写编号)的单DVD版本,CD部分主要收录了不插电部分的演出,DVD部分收录曲目基本为全长专辑中的曲目,两版本的DVD共通。可能你曾经错过了天价的同名专辑,但这次一定不要错过这套春秋乐队最终的遗产!

  • 雪村 -《音乐评书之全是高科技》

      《雪村:音乐评书之全是高科技》雪村继《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之后的第二张专辑《全是高科技》正式上市发行。承延了雪村一贯的风格,新专辑接续和光大了“音乐评书”,题材涉及第三者婚外情、利欲熏心的爱情、卖盗版的、小两口儿打架与民警调解、为孤儿找寻父母、假球黑哨、历史故事以及革命烈士诗抄。在单一的情歌使得歌词越来越空泛或者越来越玄虚和刻意的乐坛,在雪村的音乐评说中,你一点也感觉不到这种单调,你从来没有见过一张专辑有着如此混杂与平民化的组合,也只有天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的雪村才能推出这样的一张专辑。雪村的价值就是在狭猛的流行音乐题材中寻找到了一个广阔天地,雪村也自然可以在这一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他使流行文化的社会穿透力大大增强,一直穿透到真正的民间与草根阶层。在文化流派越来越趋于多元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

  • 许巍 -《时光·漫步》

      总有一种音乐精神在浮华世代间恒久不变
      总有万千音乐脉络在历尽磨难后洞察改变
      从黑暗 忧伤 绝望 孤独...
      到阳光 灿烂 希望 欢乐...
      一样的 不一样的 改变的 不变的 许巍

  • 许巍 -《此时此刻》

      此时此刻,你在何方?
      四年,你的生活改变有多大?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你失去了一些也收获了什么;你在黑夜中迎接晨曦,在未知里选择未来,你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份子,在不同的城市里行走、生活,经历属于自己的欢喜悲哀。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活等待你经历,交出属于你的成绩单。
      曾经的你,生活里总有那么几首歌,唱出你内心深处的激荡和渴望;年少轻狂,我们在爱情的怀抱中,经历一段又一段的悲喜交织,爱的故事。时光总是荏苒,转眼间,柳暗花明。
      我们在岁月的轨道上成长,不停歇的走在路上,越来越清楚前行的方向。
      许巍 2012年作品 “此时此刻” 献给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你。
      用音乐纪录生活,一直是许巍的天职。
      从1997年的第一张作品“在别处”到2012年的“此时此刻”,15年,六张创作专辑,两次全国巡回演唱会,许巍的产量不多,创作速度或疾或徐,但都反映了他生活里的感受和轨迹,无论外界如何注解评价,艺术家的天职,是在生活里积累、在专业领域里学习,然后留下作品。
      过去,我们听许巍,总是能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已经走过的青春,它让你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旅程,让那些飘荡在记忆里的你,找到落脚之处,它让你在生活的某一瞬间,尝到美好的过去。这些曾经是许巍的、你的记忆,如今也许正坐在你心里的某一处温暖的沙发上,看着现在的你,继续前行。
      是的,许巍的音乐,无论身在何方,总能为我们带来安全感。
      2010-2012 制作过程
      打开许巍2012年的新作品《此时此刻》,处处可见一种坚定的姿态。
      “在这浩瀚的宇宙,蓝色的城市,只是生命的旅程,瞬间的停留,无论欢乐和悲伤,我已不会再回头,只是自在向远方,也来不及感伤” (节选自许巍 《此时此刻 》专辑同名歌曲)
      “愿我永保赤子的心,我不能迷失在过程里”
      (节选自许巍 《此时此刻》专辑《 出离》)
      创作者最难之处,在于扬弃过去成功的经验,在每一张作品里,从一而终的保持自己的初衷,并在过程中不断的审视自己。也许应该这么说,在许巍心里,没有成功或不成功的概念,但是,每一段不同的经历中呈现出来的,自然是不同的结果。
      长久以来,淡定、温暖、真诚,一贯是许巍作品里的姿态,因为他的生活如此,待人处事亦如此;他低调、远离是非,他几乎从来不出现在任何一个圈子应酬的场合里,这是许巍选择的生活,是他的知音歌迷,所看到的许巍;但,这也是在变化的时代里,弥足珍贵的特质。
      本质不变,音乐能量的释放和可能性,在《此时此刻》专辑里,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2010年5月,在结束“今天”全国巡回演唱会最后一场西安站以后,原来,是依依不舍的告别聚会,但在金少刚师傅的一句话的启发之下,许巍才惊觉,新专辑的梦幻班底原来就在许巍眼前。
      想像,你拥有一个梦幻乐队,不计投入与回报,和你一起交流,撞击与实践,那是每一个音乐人梦寐以求的状态!这是许巍的第六张作品,在经历过日夜思索的艰辛创作过程以后,音乐,早已经在他眼前打开一扇大门。
      由内地吉他第一人,与许巍从第一张专辑就开始合作的李延亮担纲制作人,国内最优秀最具艺术感的鼓手张永光(鼓三)、中国顶尖打击乐手刘效松(黑哥),以及王文颖(贝贝)、臧鸿飞(飞飞)、李九君、高飞等音乐家为核心,构成了许巍最坚实的后盾,他们带着各自在音乐上积累的养分和经验,让许巍在创作新专辑的路程中,能更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想象,于是,一首首的作品在这些音乐家的手中逐一展开,宽阔、极具未来感。
      这只百分之百,来自内地顶尖音乐人组合而成的乐队,从技术到情感,结合了东方与西方的意境,从2011年开始排练,他们共同努力,奉献出自己最精彩的养分,和许巍一起,传递了此时此刻专辑中的每一个讯息。
      2011-2012 关于创作
      许巍的音乐,很容易引人进入一种在旅程中的状态,随着岁月的增长,经验的淬炼,如今,更散发出一种既深且广的胸怀。在2012年的全新创作专辑里的每一首歌,从音乐到歌词,都像是一段一段与生活敞开身心的对话,言简意赅,繁花似锦。
      “爱”是许巍作品里永恒的主题,写给青春与少年,《此时此刻》更为宽阔的,面向天地万物,唱给众生。
      北京音乐广播副台长,中国歌曲排行榜制作人,也是一路支持许巍的知名DJ郑洋在听过许巍的最新专辑DEMO 之后,说“许巍的歌声里蕴涵的能量,已经超越他的音乐所要传达的了”
      最大的挑战,来自歌词。
      多年来,许巍不断的思索着,如何能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向往的中国文化,这种既敬且畏的心情,从创作之初,在许巍心里徘徊不去。
      一直到2011年初,一次难得的终南山之旅,在夕阳西下的山谷里,望着山顶的微光,旋律和歌词涌现。意料之外的,是“国风”,来自中国古代文化“诗经”中的精华。许巍带着忐忑的心情落笔,完成了《空谷幽兰》这首作品;在音乐上,许巍在和制作人李延亮反复交流后,打破自己创作的惯性,在结尾处,给人一种开阔的空间。
      《此时此刻》专辑中的歌词,历时一年完成,开场恢宏大度的专辑同名歌曲《此时此刻》,坚定的宣告了许巍在创作和生活上的态度,在结尾处中国大鼓与电吉他的对话,像一幅淋漓尽致的泼墨画,气象万千;《逍遥行》,则凝聚了全体音乐家的器乐精华,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陈悦的加入,让这首歌格外灿烂细致,像在东西方之间一条光明的大道。
      专辑中的十首作品的词和曲,尽载许巍和乐队全体无数的心血巧思,希望每一个聆听者,都可以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感受。
      纪录 许巍 此时此刻 纪录片
      从一开始,许巍和团队,就有一个共识,希望能为《此时此刻》专辑拍摄纪录片,完整的纪录整张专辑的制作过程。这是内地的第一次,从创作、录音、访谈,全方位的纪录一张专辑产生的真实过程。拍摄时间从2012年3月16日设备搭建开始,一直到10月底配唱完成,
      将近8个月的时间,包含许巍和每一个音乐家,以及参与的幕后工作人员,录音工程总监金少刚,录音混音师李军等,都在其中留下最珍贵的访谈。当参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看到后制完成的纪录片,仿佛,再次经历了其中的苦与甜。
      而热爱摇滚的导演李旻浩,尽管拍摄过无数的MV,但这么长时间的纪录,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在漫长的录音阶段里,他的镜头是最忠实的听众,他的收获比大家都有重量,除了满心的成就感,还有将近一部电影的档案,将近8T的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在录音过程中的西双版纳之行,像是一场春意盎然的大丰收。
      2012年四月,许巍&乐队全体、录音及音响工程及影像摄制,超过60个人的工作团队,从北京到云南3000多公里的设备接驳搬运,浩浩荡荡来到了云南之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为了让纪录片的影像风格与音乐相呼应,在依山傍水的山谷里,许巍和乐队全体,表演了一场与大自然共融的party,这是一场难得一见的户外同期录音实况,在最平静的地方,对着天空,大地 ,风与树,鸟和花吟唱,大自然是此时此刻最好的观众,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音乐家,仿佛回到了最初。本真的状态。
      气候和地势虽然增加了录音和拍摄团队执行上的难度,但却更人更专注的、忠实的纪录下歌声与音乐,在最原始的空间里每一个细微的感受,而拍摄团队,也精确的掌握了每一个音乐家们最忘我的瞬间。在“纪录 许巍 此时此刻 纪录片”DVD中所听到的每一个乐句,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都来自西双版纳户外同期录音现场。
      而这些,都将在许巍 《此时此刻》专辑中以纪录片的形式,与专辑同步呈现。
      没有MV,没有打榜单曲,把空间留给听众
      你们决定自己最爱的歌曲
      摆脱过去约定俗成的推广方式,这是一张没有主打歌的专辑。
      为了呈现专辑最真实的面貌,所有发片前的预告,全部以纪录片为唯一的讯息传播方式。我们要表达的,是真诚的态度,希望所有的音乐朋友,都能在听完专辑的10首作品后,拥有属于自己的感受。
      这是最好的分享。

  • 许巍 -《那一年》

      许多朋友都一致认为:这张《那一年》是中国摇滚史上至今最好听的一张唱片,这个评价许巍当之无愧。
      
      是的,不是最深刻、也不是最有开创性、更不是最另类、最叛逆或者最狂野,而仅仅是最好听,许巍的孤独、许巍的忧郁、许巍的卓而不凡就从这张专辑中最好听的天才的旋律中流淌出来。
      
      事实上,早在许巍1997年的那张《在别处》中就已经让许多人为之惊艳了,其中的“我思念的城市”、“我的秋天”、“两天”都成为中国摇滚情歌的典范。
      
      而今天的这张《那一年》依旧由许巍担刚词、曲、唱及制作,整张专辑依旧展现了许巍敏锐、感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孤寂与狂野、冷漠与热烈、逃避与寻找、麻木与思考,或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与挣扎,才让许巍得以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
      
      许巍的音乐是多样化的,从他作音乐三个时期的三张专辑来看,用音乐表达的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不同的,可以说经历了低谷、平川、高峰的三个不同时期,而那一年便是在他时处平川的时候所诞生于世的。
      
      这张专辑中的风格相对起《在别处》总体来说比较明朗一些,主要体现了他刚刚从失落中挣扎出来的一种状态,怀念过去,开始接触快乐的生活开始赞颂爱情,作品中更多的是优美的旋律以及赞美的诗语,而丢掉了以往那种阴郁消沉的感觉,这也是他真正的感受过了周围或者说他受到一切外界的鼓励坚强起来的一个证明!
      
      那么对于听众,可以说达到了流行和摇滚的有效结合,而且容入了我们民族的一些风格,例如说:那一年、故乡、情人与温暖这些歌曲,在旋律上非常优美,在节奏了上是非常明快,是因为他在延续了摇滚乐独特的跳跃感同时还容入了流行乐旋律的美感和中国音乐的大方,所以听摇滚的不会说他太流行,听流行的呢又会喜欢他的旋律,所以喜欢许巍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了这张专辑,因为他不仅记录了许巍做音乐的生活,而且其中的作品基本都是非常非常的经典!

  • 许巍 -《在别处》

      这样的音乐专辑,只能用“卓而不群”来形容,我们只能说:摇滚乐是可以做成这样的……美妙动听而又不失其特立独行的品味。总是难忘的只有那些曾给我们真正感动过的东西……一首诗、一幅画、一声叹息、一个吻、……或者一支歌
      在许巍歌词的话语系统里,始终可以找到其个人内在的独特品质:敏感、忧愁、内向以及对美好的向往和忠于音乐的信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很多人的感觉功能已退化(进化?!)为麻木不仁的时代,在这个不知感动为何物的时代,我们从许巍的歌声中收到了这样一些讯号:激情、真诚、思索和感动……这一切不仅仅发生“在别处”。
      《在别处》是许巍给我们的一份音乐宣言,它表明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真情依然是重要的和必需的……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改变精神日益苍白与情感渐超贫乏的现实。

  • 许佩佩 -《色盲》

      “我是一个人类个体
      也时常游离在人类之外
      在浩瀚而孤独的宇宙苍穹之中,存在着我的归属
      我寻觅着它
      就像寻觅着故乡”
      .
      人类个体的孤独与生俱来,漫漫长河中,它褪成了生命的旧衣衫,坚硬冷漠,却又柔软温情。它低述般的吟唱,超越了时间的形式,渺渺天地与共。
      人生的局限在于,生 于茫茫天地间的生命,却在所谓文明的进程中限于社会以及更小的格局,远离了原生的大地,失去自由,囚于牢笼。那些尚未丧失与寰宇通灵之能力的人们,回应着来自天地的召唤,朝向没有目的地的远方,一路颠沛的追索着自己的本源来自于哪里。每一个这样的存在,都呈现出世世代代的人类曾经存在过的同样的生命状态——迁徙和跋涉,寻觅着精神故乡和灵魂家园,成全轮回中的一次次圆满。当你躺在苍凉的土地上,体悟着大地母亲的辽远广阔与子宫般的温暖,你便会忘记这人世间的形形色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如去往那条心灵的归途,那里,星辰闪耀。
      .
      生命,始终在求索与寻觅之中殊途同归。
      愿你永怀赤子之心,在生命永恒的孤独中,听命运降临的声音……
      .
      许佩佩2016年录音室专辑,收录个人作品十首。 专辑大部分曲目创作于2010年前后及更早的时间。
      特别感谢友川かずき先生的绘画带来关于命运的肖像(封面绘画)。
      特别感谢欧凡先生提供赫尔曼·黑塞先生作品《FREMDE STADT》的中文版译文《陌生的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帮助,以及日本赫尔曼·黑塞交友会·研究会提供《FREMDE STADT》的日文版译文《見知らぬ町》。

  • 谢天笑与OK KING乐队 -《那不是我》

      暌违四年,谢天笑携最新专辑《那不是我》震撼归来!
      这张专辑不仅延用古筝搭配摇滚,更是谢天笑与OK King乐队首次联袂欧洲交响乐团和国际金牌制作人Marco Trentacoste重金打造。这张黑色的专辑沉淀了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堪称中国摇滚乐坛今年下半年的开篇巨制。
      2017中国乐坛下半年开篇巨制出炉 谢天笑新专辑《那不是我》正式发行
      上月底,谢天笑发布了单曲《最古老的舞蹈》,尽管与上张专辑《幻觉》已时隔四年之久,但新老歌迷依然能从这一作品中,找到熟悉的感觉——那股在精致的旋律与狂暴能量之间快意游走音乐本色,人生里的那些似真非真的幻境在这一本色里逼真地展现。在《最古老的舞蹈》预热之后,如今,收录了十首新作的谢天笑专辑《那不是我》正式上线发行,精湛的制作与宏大的主题,让这一专辑成为作为中国摇滚乐坛今年下半年的开篇巨制。
      从风格上来说,《那不是我》仍然是一张摇滚乐唱片它不仅延用了谢天笑标志性的民族乐器——古筝,保留着他全新而又独特的“中式摇滚“的本色。但最具有开拓性的是,在专辑录制中,谢天笑首次携手欧洲的交响乐团合作。当然,这一名为EDODEA的交响乐团也非泛泛之辈,它是英国著名摇滚乐队Muse的御用交响乐团,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声誉,并且擅长在传统的交响乐领域之外,开拓新的领域,这一次,EDODEA乐团与谢天笑及乐队的合作,也成为他们与中国音乐家的首次合作。英雄见英雄,惺惺相惜,音乐品质自然不在话下。而这张唱片的制作人是国际金牌制作人Marco Trentacoste,这位曾为著名乐队“时空飞鹰”制作音乐电影的英国大咖,刚一接触谢天笑后就惊叹于中国摇滚的魅力。作为谢天笑首次邀请海外的制作人参与制作的专辑,Marco在《那不是我》的细节上反复雕琢,凭着对中国摇滚乐的痴迷与一直以来心中保有的那份神秘感,Marco将手上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而值得一提的还有老搭档键盘手张彧,它包揽了所有弦乐的总谱,并在歌曲取舍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张彧的妙手,摇滚乐与交响乐在专辑中成功地无缝衔接。除了庞大的制作团队,专辑《那不是我》也在制作硬件上精益求精,为了满足谢天笑在专辑制作层面上的严苛要求,《那不是我》的制作团队,几乎走遍了欧美所有顶级的音乐工作室。从米兰、佛罗伦萨到都林、威尼斯和洛杉矶,一路上的精雕细琢,让这专辑在制作层面,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匠心。
      与先前发布的单曲《最古老的舞蹈》的整体色调相一致,《那不是我》依旧是属于谢天笑身上那标志性的黑色基调,但是这一黑色的深底,却暗藏着内力,含蓄浑厚。在看似浓密有秩的黑色团块下,潜藏着五颜六色的斑斓。
      开篇的《七彩的皮肤》是专辑中的一首随性之作。它最初是谢天笑在排练途中偶然写就歌词,在和OK King(谢天笑乐队名称)拿着乐器即兴玩耍中产生歌曲雏形,并最终意外地一气呵成。在这首制作过程中,首次演绎时的错误拍子和位置,被一并保留了下来,还原了真实的状态,这一“不完美”并非缺憾,它反而以真实的状态呈现出了另一种“完美”。
      《蚂蚁》是一首以小见大的的作品,谢天笑看到一只蚂蚁伏在糖果上慢慢死去,从这一渺小生命的身上,他便联想起怎样的诱惑可以让人一往无前地奔赴死亡。“在甜蜜的陷阱中奄奄一息”这样的沉重赤裸的主题,反而通过了一种全新的个缺编配方式来呈现,抒情味道的扫弦之后,大段的吉他solo和弦乐紧凑激昂碰撞,弦乐的戏剧化演绎与吉他行云流水的演奏交织在一起,颇有一种进行曲的感觉,把主题的沉重,用反差式叙事手段来展现,不落俗套,却值得反复咀嚼个中味道。
      说到作品中的实验性与大胆的挑战性,那么《岸上有人》这首新鲜的作品,从歌词到音乐,都带着全新的实验性,它源于谢天笑之前听过的一个故事,是他为数不多的直接从现实取材的作品,字字珠玑,而全歌中的古筝,引领着多变的曲式,一扬一抑之间,散发着一种诡异地味道。而《肉》则在音域上带着极强的挑战性,它是谢天笑初尝目前低音极限的作品,全曲只有高潮却没有谢天笑惯用的高音,巧妙的编配下,让这首作品极尽情感氛围渲染之能事。
      专辑的同名曲《那不是我》则是一首点题之作,全歌由弦乐开启,高亢的歌唱中,诉说着一个迷失的故事“我在盗取灵魂之歌的路上出卖了自己”,然而,在这一迷失的心路中,“我”心里却驻扎着另一个“我”,他在反复抗辩“那不是我!我从没有丢失自我”“那不是我!我从没有在水中生活”,这一双声部的叙事,构成了作为个体的“我”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一个被日常规则所控制的“我”,与那个不甘在现状中沉沦、随波逐流的我,两个我的声音在激烈争论,而弦乐的铺陈,则把这种激烈向前推进,呈现出了赤裸的真实,也许,这也成为理解专辑《那不是我》的一把重要钥匙。
      在《那不是我》整张唱片中,谢天笑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歌词部分,他从未怀疑过自己和OK King的音乐能力,多年的默契也让他与乐队之间无需用更多的言语来沟通交流。与拿起琴就能玩得心应手的作曲相比较,歌词部分确实让谢天笑下了一番功夫。然而,正是在歌词上雕琢与反复打磨,让专辑《那不是我》在歌词意向上完美呈现出整张专辑那黑色的基调,深沉而具有强大的思辨力。
      作为蛰伏四年后的一张沉淀之作,《那不是我》展示出谢天笑在音乐上高超的修辞表达与基于对现实深刻洞察之上的主题书写,一如专辑名所涵盖的,整张专辑之中,通过对自我的拷问,来展示出一种否定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仿佛一支长矛般刺向我们身上的创口,然而,只有刺出创口的矛,才能将创口治愈,《那不是我》通过这一否定性的力量,治愈着我们身上的创口,同时也催生着在时代中成长的全新自我。

  • 谢天笑 -《幻觉》

      2013年的全新专辑《幻觉》是一张结构分明主题统一的专辑,在大量加入键盘演奏的奇异音效背后,谢天笑的摇滚风骨依然脉络清晰,即使在键盘时髦的音色节拍铺垫下,肮脏摇滚的经典分解和弦和推土机式的贝斯线条仍然牢牢占据着专辑的主导地位。在早前发行了一张以雷鬼乐为主打风格的专辑以后,谢天笑似乎在远离冷血动物时期的愤怒和暴躁,那股来自黑暗地底的燥狠劲头如今被他扭进音乐的复杂编配里,在焦躁扭曲的音墙和粗糙的失真之间,听得出老谢和自己的较劲,在更为流畅的旋律走向中,他的怪异与宏大融汇成昭然若揭的野心,用更高制作水准回归最本真的摇滚乐!专辑的同期录音将原始粗糙的现场感高度还原,吉他的回授与延音制造出的宏大声场把所有讨巧元素包裹其中,对五声音阶的大量使用早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谢天笑式风格,在《幻觉》这张新专辑里,他依旧延续并巩固了这种风格,并让自己的音乐回归到了最早期状态。

  • 小皮 -《我们都是岁月的孩子》

      都市心灵的建造师 小皮
      首张个人原创专辑《我们都是岁月的孩子》
      给世界一个安静的理由
      让这些时刻定格下来
      让这些不太华丽的音乐
      说出一个个平凡的故事
      歌唱一段段可以回忆的岁月
      纪念那片纯净的草地
      和来来往往的人……
      这是能被时间留下的音乐
      这是能把时间留下的音乐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8岁的时候,想参加小学合唱团被老师以声音太低拒绝,从此对音乐丧失兴趣……
      15岁的时候,因为老狼、小柯和吉他疯狂地爱上音乐,随后北上京南下海,带着一把心爱的吉他行走吟唱……
      22岁的时候,组建了摇滚乐队,25岁的时候由上海声像发行了同名专辑《夜班巴士》,并成为当时高校中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在镁光灯的追逐下跳跃、呐喊……
      32岁的时候,发行个人原创专辑《我们都是岁月的孩子》。从之前的摇滚青年回归到一个捧着吉他低吟浅唱的民谣男子,一把木吉他记录了这10年来的过往,希望用音乐去留住时间,也被时间留下。
      -----------------------------------------------------------------------------------------------------------
      在《我们都是岁月的孩子》专辑中,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时间的记忆点,我们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时间,它带来了很多,也带走了许多,那些得到的、失去的,都将幻化成一段段过往的回忆停留在我们心中。或许在某个时刻,我们能把这些记忆摊开,抚平,看着这一段段记忆变成书签,在我们的青春留下印记。
      小柯:“我好久没有完整地听完一张唱片了……祝愿你能一直和音乐在一起,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拥有了音乐。”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充斥着浮华与喧嚣的世界
      但我们有能力
      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理由
      聆听这个具有生命力的好声音
      在某一个时刻
      让它触及你的内心

  • 小猛 -《拾年北京》

      “小猛,中国新民谣音乐的一朵奇葩。中国指弹吉他界的一匹黑马。
      凡是听过他现场演出的人都被他的琴声和打入心怀的旋律触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听得出来 十首歌曲 唱尽了歌者 "拾年北京"之旅的漂泊 迷惘 和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种情感 漂泊在北京的人都会有共鸣的吧~~ 味儿精。。

  •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 -《台北到淡水》

      2009年9月19日,天气晴。
      台北到淡水,动物园录音室,1977年夏天的蝉,鸣唱依旧。
      在经历过一场大火的动物园,伴着蝉鸣,用仅存的录音设备,我们开始这次逆流而上的旅行。
      有关台湾民歌:
      1974年,24 岁的胡德夫在台北举办《美丽的稻穗》演唱会,24岁的杨弦首次公开发表谱自余光中诗作的《乡愁四韵》;
      1975年,杨弦、胡德夫、赖声川在台北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此年被视为台湾民歌元年;
      1976年,李双泽在“淡江事件”发问“中国人为什么不唱中国人自己的歌”,随后开始个人音乐创作;
      1977年,李双泽在淡水游泳,因救人去世,年仅28岁。多年之后,他的故居成为动物园录音室;
      1977年,第一届金韵奖比赛,报名者逾千,其中70%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参加金韵奖比赛、创作、唱片录制的名字包括李泰祥、李寿全、李宗盛、侯德健、邱晨、马兆骏、陈秀男、李子恒、齐豫、郑怡、王新莲、邰肇玫、施碧梧、包美圣、王梦麟、李建复、施孝荣、黄大城、黄韵玲、许景淳、郑华娟、童安格、殷正洋……
      1978年,第一届民谣风比赛,齐豫成为当年度金韵奖与民谣风的双冠军,民谣风汇集了梁弘志、叶佳修、苏来、蔡琴、潘安邦、李碧华、李丽芬、陈淑桦……
      因这些年轻人的觉醒与热情,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发出回荡在青春岁月的自由声响。
      台湾民歌改变了华语流行音乐的走向,创造一段不可磨灭、不可复制的历史,最重要的后续篇章,是影响年轻人的创作能力与歌唱态度——我们,随时都可以认真地、大声地歌唱。

  •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 -《如风往事》

      小娟本名王秀娟。湖北武汉财经大学毕业。1994年参与录制《摇滚北京Ⅱ》,演唱自己词曲创作的无伴奏歌曲《美丽的魂魄》;1996年在著名音乐人陈哲制作的民谣合辑《第一直觉》中演唱《鸽子泪滴在伤口上》;2006年应邀演绎新民歌运动中坚分子洪启创作的《红雪莲》,并在网络广泛流传。1998年与民歌手黎强、北京大学毕业的于宙组成三人乐队: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多年来不间断地创作演出,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拥有一群忠贞不贰的拥护者。原创代表作品《我的家》、《红布绿花朵》、《山谷里的居民》等等。
      小娟喜欢阳光,她的善良与温暖就与阳光一般。
      小娟的声音就像山谷里的清泉,在阳光下缓缓地流淌着,汇聚一起却可以成为澎湃的江河。
      小娟、黎强、于宙就像生活在山谷里的居民,在花香草盛的世界里保持着都市里最后的天然纯净。
      这是一张老歌新唱专辑,记录着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的音乐感动轨迹。在山谷里,音乐恢复了最原始的容貌,重新编配的曲风赋予作品崭新的内涵与力量,翻唱的最高礼遇是原创一样的对待。
      这就是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心目中音乐该有的样子——歌唱是为了生命里不能缺失的声音,是为了欢快的舞蹈,是为了受伤后的抚摸,是为了生活看起来比生活还要美好。编曲与特邀乐手长时间的编曲讨论,精心制作的过程,缘于对音乐的慎重与尊重。原来,翻唱也可以做到这样动人:简单、清新、质朴,延续的是一直以来的原创精髓。特邀菲律宾鼓手Dominic、钢琴师刘晓光、贝斯张岭、俄罗斯音乐家费佳演奏单簧管&萨克斯,他们不愿强调个人技术,强调的是音乐的空灵与自由。听这些乐手的演奏,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常常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幸福